“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是党的十九大对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着眼于人才梯队建设发展,通过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建立并完善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全链条工作体系和切实管用的工作机制,吸引集聚一批各行业、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让更多的人才凝聚在党的周围,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现阶段党的人才工作的重要目标。但当前,我国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还存在三大短板,强化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需要加强三个聚焦、做实四大机制。
工作覆盖不够广泛。由于人才工作条线多、工作对象面广量大、资源禀赋区域化差异较大等特点,对于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也存在着相关部门能力不足和政策空间有待拓展的问题。一方面,党内外人才常态化发现储备机制还不健全,发现储备的源头、渠道还需拓展,社会参与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方式方法还需要加大创新力度,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联动发现、共同储备的力度还要强化。另一方面,受条块制度影响,一些优秀的人才还没有被纳入视野,部分有参政议政意愿的人才缺少必要的渠道和参与的空间,政治历练、社会参与的机会少,人才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热情还有待挖掘、政治参与的本领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对象能力有待提升。如一些人才尽管业务能力强、在解决微观领域问题上术有专攻,但相对于专业上的能力,他们在宏观视野、政治意识、管理经验等方面略显不足,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等“五种能力”有待提高。部分人才个人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业绩水平整体较高,其中不乏在本专业、本领域的顶尖人才、领军人物,但超越业内、超越行业,其社会影响力并不大,存在“圈内”知名、“圈外”无名的状况。
工作机制亟待完善。在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工作机制方面,其一,作为人才建设基本单元,用人主体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其二,符合地方发展需要、具有党内外人才队伍建设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还需抓紧探索;其三,党内外人才教育培训需要系统规划设计,教育培养的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提升,培养载体建设有待加强,教育培训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和充分利用起来;其四,党内外人才参政议政和参与社会服务的平台不够健全、渠道不够通畅。
聚焦重点单位。打破区域、区属界限,重点聚焦国有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人才聚集度较高的传统领域,围绕重大国家战略,聚焦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科学中心等重点单位,着眼于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点行业领域,重点聚焦优势领域(如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和新兴领域(如类脑科学、人工智能、精准医疗)。着眼当前人才工作新特点,聚焦重点单位新的人才增长点,抓“龙头”(各行业领军企业)、抓“创新”(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抓“速度”(发展势头迅猛“独角兽”企业、发展潜力强劲的“瞪羚”企业),抓“科研”(教育、卫生机构及科研院所),积极发现、培养、推出一批创新型人才高地,为党的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找准方向。
聚焦重点群体。坚持“四好”标准:即政治素质好、专业成就好、群众基础好、作用发挥好。具体有三点:政治上坚定,业务精湛,群众认同。业务精湛是指在本行业领域造诣较深、贡献较大,所掌握的技术处于国内顶尖、国际一流水平,在本岗位能力较强、属于专业急需紧缺人才。群众认同是指在所联系成员和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影响力,社会形象良好,能够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聚焦重要节点。要深刻把握人才成长规律,在人才发展的关键阶段和关键节点予以支持和促进。如在人才刚刚入职和刚刚引进的初始关键阶段,通过科研启动支持和职业路线规划等方式,引导人才主动将自身发展同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在人才冲刺重要荣誉和冲刺重大成果的关键阶段,通过所在单位的组织化的支持、专家团队的协力支持、产业部门的经验支持,助力人才在跨过事业关键节点的基础之上,实现其对组织的归属和认同。同时,党的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可以抓住重要会议、重要规划、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发布的时间节点,通过对国家战略和政策的宣传,引导人才主动关心政治,主动关心国家大事,主动将自身发展同国家复兴结合在一起。
统筹总揽,综合管理机制。首先,由组织部门牵头,统战部门和其他各职能部门配合,通过条块联动、条线管理和属地管理联合,对当前的人才存量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摸排。其次,组织部门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通过广发“英雄帖”等方式,既要为人才的自荐打开通道,又要向全社会展示政府纳才用才的胸怀和决心。另外,将调研结果进行汇总整理,逐步建立起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包括“人才大名单”“人才中名单”和“人才小名单”在内的人才基础数据库,并对其进行实时更新。
分类管理,精准服务机制。按照公共管理类人才、产业发展类人才、服务类人才的总体框架,以人才数据库为依托,建立起人才的分类管理机制,明确不同类型人才的特点、成长路径和总体规模。建立起针对不同人才需求的服务模式,在服务提供中实现人才对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初步认同。
定期联系,动态更新机制。在人才分类管理的基础之上,以人才工作工作领导(协调)小组为平台,建立起组织部门、统战部门、人社部门等共同参与的党组织定期联系人才制度和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联系人才、服务人才的优势。将人才的联系工作同人才库的动态更新结合起来,在联系人才中了解各类人才的业绩发展、工作变动、思想状态等情况,通过每季度的数据动态更新,确保党组织对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有效性。根据城市发展方向和未来产业布局,科学预测城市各类人才的需求数量和流动趋势,将人才的动态更新与动态引进结合起来。
悉心培养,高效使用机制。在分类管理和动态更新的基础之上,以人才培养和使用为核心,通过对人才强化理论培训及国情政情社情研修,突出思想引领,以此增强各类人才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同感。与此同时,探索高效的人才使用机制。加强党委有关部门与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等的沟通协调,通过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大人才选拔使用力度,实现人才队伍建设的统一研究、统一安排、统一组织、统一协调。
(作者:薛泽林,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博士后、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董博,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
来源《中国人才》2019年3月